本网讯 近日,在江西省文明办向社会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榜”中,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陈飞获评2025年度第一季度助人为乐类“江西好人”。

陈飞,男,196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从事地质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7年坚持无偿献血、奉献社会,已累计献血11000毫升,在他的影响下,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也纷纷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2010年来到学校工作以来,每年12月都会为地质专业的学子举办“水果祝福晚会”活动。15年来,他累计支出3万余元,为学子送上了满满的关爱。30年间先后4次在水中救人,挽救了4人的宝贵生命。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27年无偿献血:以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
27年来,陈飞默默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到11000毫升,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成为了城市与校园里的“热血英雄”。
29岁时,陈飞还在武汉工作,一次在中山大道看见了无偿献血车辆,怕疼且怕打针的他,第一个念头是:“献血能帮助那些急需救治的人,甚至能‘抢救生命’!我为什么不试试呢?”怀着这样的想法,他毫不犹豫地登上了献血车,完成了人生第一次200毫升的献血。从此开启了他长达27年的献血之路。在了解到捐献骨髓能帮助病人解除病痛后,他还加入了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

从第一次挽起衣袖,献出第一份鲜血,这件事便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坚持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无偿献血,多年来,因为献血次数较多,双臂的针眼“疤痕”密密麻麻,20余本献血证,见证了他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爱心之路。“为社会奉献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微不足道,但积小必能成多。”在他的影响下,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也纷纷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为了保证能够顺利捐献,陈飞严格要求自己,常年坚持长跑、游泳、登山等体育锻炼,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太好了!2024年我国献血年龄上限首度由55周岁延长到60周岁。”今年已经56岁的陈飞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开心。他表示,献血已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会继续锻炼好身体,坚持这一“习惯”,帮助到更多的人。
15载水果祝福晚会:自掏腰包3万余元 情系学子暖人心
“干了一辈子工程项目,如何将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培养出更多地质人才呢?”曾在江西地质集团公司武汉分公司担任董事长的陈飞做出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从教。来到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一教就是15年。
2010年来到学校工作以来,每年12月都会为地质专业的学子举办“水果祝福晚会”活动,为考研的同学鼓劲、为即将就业的同学加油。

“脐”开得胜、“柿柿”如意、“苹苹”安安、 “蕉”上好运……陈飞每年自费购买十几箱脐橙、柚子、苹果、柿子、香蕉等水果和巧克力,并赋予吉祥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15年来,他累计支出3万余元,为学子送上了满满的关爱。所带班级年年都评为学校“学风先进班集体”,考研率也都一直保持在40%以上。

“每次课间十分钟,陈老师都会在黑板上写一句励志名言或一首古诗词,让我们工科生提升人文素质,更激励我们奋发向上。”“陈老师经常为我们写藏头诗,激励我们奋楫扬帆,勇攀学术高峰。”“陈老师还会在课间为我们吹笛子,让我们放松心情。”……多才多艺的陈飞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也亲切地称他“大飞哥”。“学生成长成才是我最大的幸福!”陈飞先后被评为江西理工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模范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15年从教生涯里,陈飞的科研成绩突出,硕果累累:主持国家基金等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教改项目7项;获各类科技奖励10项、省一流课程2门、省高校育人共享课程1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出版教材和专著9部、主持和参加编制规范3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28项。
4次深水救人: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挽救宝贵生命
他不仅通过无偿献血奉献社会,还曾4次在水中救人,挽救了4人的宝贵生命。

陈飞第一次救人是在1979年的7月。当时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陈飞在定南河里游泳时,一名五岁左右儿童在河坝闸口附近玩耍时不慎落水,河水瞬间没过了落水儿童的头顶。情况危急下,对这片水域情况较为了解的小陈飞,没有丝毫退缩,奋力向落水儿童游去,于激流中成功救下溺水儿童。56岁的陈飞,谈及此还印象深刻,因为这次救人让陈飞“喝”上了好多水。
第二次救人是2009年在武汉汉江。41岁的陈飞正在汉江一桥附近冬泳,大概在离上游400米的位置,看见一个脑袋在水中一沉一浮,陈飞当即判断是有人溺水。江水冰冷刺骨,他奋不顾身游入湍急的江水中,锁定位置后,一把拎住溺水者后脖颈处的衣领,奋力拽到岸边,最终把这位高中生救了起来。
此外,在2010年的武汉和2012年的赣州,他还分别在游泳池的深水区,两次救起了两个小孩。“成功救下人挺高兴,这也是人的本能,任何人看到这个情况都会伸出援手。”谈及自己见义勇为的行为,陈飞感慨道,从小父母就非常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每年大年三十,全家都会坐在一起开“家庭会”,小结一年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这一传统至今还保留着。“人一辈子要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对别人要宽容,对自己要严格。”父亲的话一直印记在陈飞心里。

陈飞老师以热血守护生命真谛,以无私的奉献诠释着教育的意义,用爱与责任铸就学生成长的基石。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他以个人的实际行动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微小力量,让温暖的光芒在平凡的岁月里恒久闪耀。
(文/魏小兰 刘浩 图/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